发布时间: 2025-07-02 19:05:17编辑:小竹
高度近视(尤其是病理性近视)的核心病理特征是眼轴持续增长,导致视网膜、脉络膜变薄及并发症(如视网膜脱离、黄斑裂孔等)。后巩膜加固术(Posterior Scleral Reinforcement, PSR)作为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手术方式,通过机械性加固后极部巩膜,延缓眼轴增长,成为控制近视进展的重要手段。本文结合多篇研究证据,系统分析其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。
后巩膜加固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植入异体材料(如异体巩膜、聚酯纤维网等)加固眼球后极部巩膜,改变其力学特性,从而阻止眼轴进一步扩张。其作用机制包括:
机械性支撑:植入材料与受体巩膜融合后,形成“新巩膜”,增强眼球壁的稳定性,减缓眼轴增长速度。
促进新生血管网:术后局部新生血管形成,改善脉络膜和视网膜的循环,提供营养因子,延缓视细胞退化www.sanji**aojingti.com。
胶原重塑:术后巩膜胶原总量增加,胶原亚型比例改变,进一步加厚巩膜,限制眼轴延长。
减轻牵拉作用:通过轻度缩短眼轴,减少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,降低视网膜脱离风险。
眼轴增长控制
短期:一项7年随访研究显示,接受PSR的儿童眼轴年增长量为0.21mm,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.49mm。另一项研究发现,术后3年眼轴增长分别为0.71mm(治疗组)和1.18mm(对照组),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P<0.01)。
长期:随访10-13年的研究显示,术后平均眼轴增长仅为0.056mm/年,远低于术前的0.643mm/年,且眼底病变稳定。
近视度数控制
术后3年,治疗组近视度数增加-1.13±0.45D,显著低于对照组的-1.93±0.44D(P<0.01)。
5年随访显示,PSR组屈光度变化更小,矫正视力(BCVA)显著优于对照组(P<0.05)。
并发症预防
PSR可有效降低黄斑裂孔、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风险。例如,术后5年随访中,PSR组仅5例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脱失,且多数在12个月内缓解。
一项研究显示,PSR联合斜视矫正术可改善眼位,减少术后复视和运动障碍。
适应症
高度近视儿童:年龄≥3岁,近视度数≥-6.00D,年增长≥100度,眼轴增长≥0.5mm/年。
病理性近视患者:合并黄斑劈裂、视网膜劈裂等并发症者m.sa-三焦晶体网-njiaojingti.com。
手术优势
微创性:现代微创PSR(如光纤导航技术)切口小(8mm),术后好得快,并发症少
联合治疗:可与光学矫正(如OK镜、低浓度阿托品)联合使用,进一步延缓近视进展。
疗效局限性
不能完全阻止眼轴增长:即使术后眼轴仍会缓慢增长,但速度显著减缓。
个体差异:部分患者术后眼轴控制不理想,可能与巩膜融合程度、材料选择等因素相关。
术后管理
用眼习惯:需避免高强度近距离用眼,定期进行眼科检查。
并发症监测:术后需密切观察眼压、眼底变化,及时处理视网膜脱离等风险。
随着材料学(如聚酯纤维网、明胶海绵)和手术技术(如后巩膜收缩术)的改进,PSR的疗效有望进一步提升。此外,结合人工智能导航和个性化设计,可实现更好的巩膜加固结果,优化术后疗效
后巩膜加固术通过机械性加固巩膜、改善局部循环等机制,有效延缓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增长和近视进展。其长期疗效已获多项研究证实,且性良好。尽管存在个体差异和术后管理需求,但其作为控制病理性近视的重要手段,已广泛应用于临床,并持续推动近视防控技术的发展。
相关文章 |
最近更新 |
三焦点晶体为白内障、老花眼、高度近视等提供三焦点人工晶体资讯,其资讯包含国内外的文献综述、权威的科学研究报告等,网站汇总各平台关于三焦点晶体的资讯,致力于让大家更了解三焦点晶体。